发展种植5000亩白桔、4000亩枇杷、10000亩花椒等特色种植基地;带动980户3830人村民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2.5万元;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增长到60万元。这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金寨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廖锡峰上任后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昭通市把村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拓视野宽渠道、精准选育“头雁”,重考察严审核、择优选任“头雁”,科学配人岗适、岗能共振“头雁”等环节,大力挖掘培育本领硬、能带富、善治理的村“两委”带头人,呈现出“一人强带动一村富”的良好景象。
拓视野宽渠道 精准选育“头雁”
由于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带富能力弱,盐津县龙塘村的群众迫切需要一名“领头雁”带领他们发展产业致富。县镇两级党委通过多方调研,将在龙塘村发展15亩稻蛙养殖产业,并带领周边群众养殖稻蛙的袁近雄,纳入“当家人”后备力量储备名单里。
“作为一名党员,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我会努力带领全村人走上发展快车道。”袁近雄说。
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昭通市11县(市、区)聚焦返乡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优秀人员逐村摸排,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231名。全面推行结对帮带制度,统筹乡镇(街道)挂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与后备力量“一对一”结对帮带,针对性地加强跟踪培养,锻炼成熟及时吸纳进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昭通市1320名挂村领导、1279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带了1407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同时,开设乡村振兴专题课程,不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等知识,市级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6期。
重考察严审核 择优选任“头雁”
2020年,水富市马脑村党总支副书记郭振超牵头探索实行“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农户”模式,打造“城市田园·果韵高滩”项目,吸引9家企业入驻,创造318个岗位,实现户均增收2.56万元、集体经济增收116万元。
“2024年,郭振超经村级推荐、街道初审、组织部联审、市委常委会审议等四层程序把关,被正式列为高滩村党总支书记后备人选。”水富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昭通市全覆盖考察村党组织书记预备人选,多渠道、深层次掌握干部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对委员直接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新进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等重点村,由县委组织部带队考察,考察情况提交县(市、区)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审议,切实把优秀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坚持“凡进必审”“部门联审”,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初审的基础上,由县级党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政法、公安等13个部门组成联审小组把关研究,累计挡住“问题人选”52名。
科学配人岗适 岗能共振“头雁”
“老吴来了以后,路也修通了、灯也亮堂了、矛盾也变少了。”镇雄县平桥村村民杜明祥感叹着生活的变化。
以前,平桥村因村内发展滞后,群众意见较大。2024年6月,镇雄县委组织部经过充分调研了解,把善做群众工作的吴道生从母享村的副主任调任为平桥村党总支书记。任职后,他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资源,推进道路硬化工程,解决400余人出行难题,完成11个小组亮化,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7起。
昭通市聚焦存在软弱涣散、防灾减灾等突出问题的村(社区),有针对性地配备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村党组织书记。由昭通市委组织部牵头,结合换届工作组建5个调研组下沉一线全面摸排,初步确定软弱涣散村44个、信访工作重点村23个、防灾减灾重点村23个,指导一村一策予以调配,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