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抓园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园区。近年来,全省上下在“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把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了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壮大园区经济的浓厚氛围。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现陆续推送,供各地学习交流、参考借鉴。
一、基本情况
镇雄产业园区成立于2023年(之前为工业园区),由6个片区组成,主导产业为煤电能源和磷基新材料。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3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6.2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22户,主导产业集中度93.7%。
二、经验做法
镇雄县深入贯彻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的要求,扎实开展省级“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聚焦“1+5”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紧扣园区5.7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盘活,推动闲置厂房变“务工车间”,带动6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为巩固脱贫成果、壮大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坚持将资产盘活与园区规划相结合。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园1.7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结合打造“西南鞋服城”目标,综合厂房层高、规模、承重等因素,制定盘活方案,招引年产值6000万元的企业入驻发展。针对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设备老旧、标准不适的3.9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结合打造“面向西南地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目标,统一规划布局、一体改造提升,实现企业拎包入驻。二是坚持将资产盘活与精准招商相结合。围绕强链延链补链,通过“一把手”招商、商会招商、组团式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精准招引发展势头足、带动就业强的企业,先后引进龙升誉成、云南思农、上海百年传奇等企业入驻盘活。同时,结合企业生产需求,改造提升污水处理、道路交通、职工宿舍、水电保障等硬件设施,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三是坚持将资产盘活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创新落实1名县级领导挂联、1名部门主要领导坐诊、1个专班服务跟进的“3个1”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出台“3+3”园区扶持政策,对企业培训、吸纳就业、产品物流等进行奖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三、取得成效
资产盘活中,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取得“三个变”的明显成效。一是变“被动输血”为“产业造血”。引进3家企业盘活5.7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企业通过“1+N”(1个园区总厂+N个乡镇分厂)模式,带动6个乡镇12处闲置资产盘活,实现政府资产盘活、企业有序发展、群众就业增收“三方共赢”。二是变“闲置低效”为“高产高效”。引进鞋类生产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先后带动20家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企业集约效应,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三是变“资产存量”为“经济增量”。3家企业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预计直接吸纳就业2000人、带动就业5000人,通过资产盘活,提升了产业动能、促进了群众增收。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