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诋毁阅兵评论,换来的是行政拘留的处罚。47岁的孟某某为他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这也再次向全社会昭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言论应当自律。
9月3日,湖北襄阳网警发现,网民孟某某在微信朋友圈针对“九三阅兵”活动发表诬蔑、诋毁性不当言论。当其他网民表达爱国情感时,孟某某还进行侮辱嘲讽并散布谣言,引发网民强烈愤慨。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开放性让一些人产生了可以肆意妄为的错觉。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低门槛和随意性,更让部分用户误以为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任何言论。随手转发、情绪化评论、故意造谣,这些行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时有发生。
然而,技术的便利绝不意味着责任的免除。网络平台的随意性恰恰要求我们要更加自律,因为每一次敲击键盘都在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为此,笔者呼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技术赋能与规范应并驾齐驱。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三重措施
加强网络知识宣传迫在眉睫。许多网民对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认知模糊,虚假信息随手转发、他人隐私随意曝光。必须通过学校课程、社区讲座和媒体宣传等,普及网络伦理与法律知识。
压实平台责任是关键一环。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不能奉行“流量至上”,必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提高技术筛查与人工审核效能,对违规账号采取阶梯式处罚,防止其不断换个“马甲”重生。
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是必要保障。执法机关需提升电子证据固定、跨境协作办案等技术能力,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让每一起案件审理都成为法治公开课。
技术赋能与规范应并驾齐驱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快速发展。
未来,我国将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覆盖广度深度,加速推进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技术越发达,责任越重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行早已无处可藏、无处可逃。每一个账号背后都是真实的主体,每一次违法行为都将留下电子痕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网络空间绝不是违法犯罪的“避风港”。
【结语】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持久战。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每个网民都应当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共同守护这片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清朗,需要你我共同尽责。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