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镇雄新闻网 今天是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中国日报》头版与二版聚焦云南:从“旅游目的地”到“第二故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发全球共鸣
微镇雄 2025-08-30 10:55:45
8月29日

《中国日报》头版和第二版聚焦云南

从“旅游目的地”到“第二故乡”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发全球共鸣


图片

图片

部分译文如下
↓↓↓



  云南,这座中国西南的旅游强省,以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元的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被誉为“动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近年来凭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第二故乡”。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从2023年至2025年,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全国两会期间三次回信关心喜爱云南的网友,邀请大家共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他说,“很多人问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


  2025年3月4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以“旅居云南”首席推荐人的身份发出邀请——来云南旅居,感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这是一封让“客人”变“家人”的温情邀约。 


  这些互动折射出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旅游业升级的战略愿景——以文旅融合为纽带,提升民众福祉。为实现这一目标,云南省委对云南旅游转型升级深入思考、系统谋划,擘画了一幅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的幸福画卷。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直言云南“一眼心动,值得停留”,是追寻本真、亲近自然者的理想之选。


图片

普洱景迈山 赵家琦 摄


  为了留下客人,云南提出以旅游升级为牵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吸引更多省外、境外游客来云南。从消费端推动云南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升级,聚焦食住行、康体居、医养学等,持续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建设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旅居云南”三年行动,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城市存量房,用3年时间建成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以“好地方+好房子”为主题做优城镇旅居,以旅居丰富旅游业态。


图片

丽江玉湖村慕名来访的游客 余武龙 摄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云南旅游经济创历史新高:旅游总花费达1.14万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68%,旅居人数达389.75万、同比增长20.7%,“旅居云南”已然成为新潮流。



云南让人找到归属感




  近年来,云南有序培育了一批乡村旅居重点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乡村旅居产业发展,特别是面向国际游客。


  55岁的美国人莫斯文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超过16年,其中11年居住在云南丽江。在这座城市,他收获了家庭友谊和事业,找到了“归属感”


  莫斯文的中国之旅始于2008年,当时他为了学习中文和家人一同前往昆明。2013年,他应朋友之邀来到了丽江,发现这里的气候与美国华盛顿州极其相似,冬暖夏凉,非常适合种植樱桃。


图片

莫斯文在苗圃里修剪树苗 丽江融媒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机缘巧合之下,他创办了一家农业公司,一开始只是种植樱桃和苹果,后来专注于培育用于植物嫁接的砧木和接穗苗。如今,他的产品销往云南各地。


  莫斯文的四个孩子都是在中国长大的。他的小女儿莉莉说:“西餐太油腻了,我最喜欢吃云南的米粉和炒饭。”



云南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德国人迈克尔·海尔曼是一家国际非营利组织派驻中国的首席代表,2005年以来在云南生活了很长时间在他看来,云南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海尔曼全身心投入可持续农业、儿童早期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足迹遍布15个州、35个县区,惠及300多万人


  和许多旅居者一样,海尔曼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他曾经在大理看三塔,在滇池边跑步,在抚仙湖看日出。


图片

滇池畔的小村庄 王毅 摄


  他说,云南是一个真正适合放慢脚步、静心学习和思考地方,在这里人的内心会宁静下来,整个世界都显得更温柔。



云南让“客人”成为“家人”




  戴维·布莱尔曾经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特区工作过一段时间,退休后搬到了云南玉溪。在这里,他从未在夜间行走时感到不安全。


  “玉溪的交通非常便利。”他说,“几乎每条路都有自行车道,城里还有高铁,步行即可到达农贸市场,而且这里物价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要低,更不用说美国了。”


图片
抚仙湖 金云龙 摄


  对于云南旅游部门来说,新的成功标准不是如画美景被广泛传播,而是游客来到云南并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让“客人”成为“家人”是重中之重。


  正是在逛市场、与邻居的日常往来中,布莱尔等长期旅居云南的外国游客逐渐与这个新家建立了紧密联系。


  来自美国加州的儿童图书作家兼儿童教育专家内森·琼斯在大理生活了六年。


图片
大理古城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他说:“我在中国生活了近25年,此前也曾在非洲、欧洲和北美居住过,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真正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中国的社区氛围包容友好,每个人都热情相待” 


  在他看来,这种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环境正是父母们期待下一代所享有的。


  云南正用实践向世界证明:最好的吸引力,是让人把“到此一游”过成“此心安处”。


来源:中国日报
一审:陈鑫
一校:李黎
二审:陈林
二校:碎金
三审:程洪
三校:赵燕军

电视新闻

更多
要闻 更多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县林草局在赤水源头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党日活动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监测:珍稀鱼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 “鱼儿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开心” 镇雄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 云南紧抓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镇雄县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主题党日活动 涉及镇雄20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公布 镇雄县组织召开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镇雄县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租房清理整治行动 水清岸绿今胜昔——赤水河上游“焕新”记 【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点赞赤水河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效果“1+1+1>3” 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 镇雄:积极用好生态补偿资金 有力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 小小代表工作站,如何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鱼跃? 高清壁纸!这样的赤水河,你可能还没见过 教给担当负责,上好孩子人生底色 用实招、出新招,织好“一老一小”民生网 警情通报 活化“千万工程”经验 读取乡村振兴密码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