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镇雄新闻网 今天是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勇攀科技“滇”峰 ——昭通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述
微镇雄 2025-08-24 23:45:46

在2024年度云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昭通市科技创新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昭通市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研人员牵头完成及参与完成的8项科研成果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科研成果获得云南省技术发明奖,获奖总数共计9项,较2023年增长125%,创历史最好成绩。这一突破是昭通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展现了乌蒙大地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

从高原苹果矮化栽培到天麻“两菌”良种筛选,从绥江“半边红”李子选育到长江上游鱼类栖息地修复,昭通的获奖项目无一不深深扎根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这是一场源于大地、惠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更是一次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昭通市心潮澎湃,勇担创新使命。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昭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昭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制定印发《昭通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9条措施》,配套制定《昭通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构建鼓励和保障科技创新的“1+N”政策体系。

真金白银的投入体现了昭通推动创新的决心。2024年度,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达6883万元,同比增长23%。

平台建设,从零突破到全面开花

聚焦天麻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昭通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了三类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截至2024年底,昭通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星创天地12家,新增省级专家工作站14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0家。这些平台为昭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载体支撑。

昭通学院是天麻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院校平台。近年来,学院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对接,共同开展天麻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依托合作项目和平台,昭通学院天麻研究团队不断壮大,近3年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人,现有核心团队成员42人,其中博士22人。

2023年9月,昭通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申报的天麻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立项,成为培养天麻产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还建设了云南省天麻与真菌共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麻绿色种植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彝良天麻科技小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天麻产业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科技支撑。

人才集聚,院士领衔破解产业难题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昭通市依托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入滇等对外交流平台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院士10人、科技副总14人、市外高层次人才60余名在昭开展产业科研工作。

2024年,昭通市天麻特产局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天麻栽培领域国内首席专家郭顺星教授为昭通天麻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郭顺星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深入昭通调研指导,了解昭通天麻“两菌”生产和天麻种植情况,帮助寻找天麻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爆发点。

目前,郭顺星教授已与昭通正式合作,担任昭通李子坪菌业有限公司天麻“两菌”生产技术总顾问,协助昭通开展天麻“两菌”人才培养,与昭通市天麻研究院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围绕“两菌”筛选和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昭通市天麻研究院联合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围绕以乌天麻种源筛选、品种选育和品质提升为核心工作,共同开展天麻品种选育、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获得天麻新品种5个,全省累计推广2万余亩。

这种“专家经济”效应正在昭通多个产业领域显现。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产业技术难题,更带动了本地科技人才的成长。截至2024年底,昭通选培省“两类”人才18人、市级领军人才4人、创新团队4个。争取选派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1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298人、三区科技人才577人,在全省率先实现11县(市、区)科技特派团选派全覆盖。

产业赋能,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昭通市的科技创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五个千亿级产业”,积极向上争取财政科技经费3亿余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专项30余项,着力攻坚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

以绥江“半边红”李子为例。2025年春分时节,绥江县十万亩“半边红”李子进入盛花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抢抓农时,走进李子园指导当地果农开展疏花防虫、肥水管理等春季管护工作。

“带叶片的这个可以疏除一些,给它的叶片来供养这个不带叶的花,这个叫纯花芽,等它发育的时候这个纯花芽的果才最好。”云南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坤明在果园指导果农。

2023年,绥江向省科技厅申报了云南省绥江县水果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省、市、县28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省级科技特派团,利用三年时间,针对绥江县“半边红”李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目前,科技特派团已在绥江县新滩、会仪、中城、南岸和板栗等镇建立起核心示范样板区,开展了半边红李子优株筛选评价、无病毒健康种苗培育、果园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研究和示范。

苹果产业是昭通另一张名片。2025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昭阳区科技特派团、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昭通综合试验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果树创新团队联合曹克强专家工作站、县(市、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到昭通苹果产区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巡回培训;特派团还到帮扶企业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对公司15位果园管理技术成员进行了矮化密植苹果树冬、春修剪及花果管理指导培训,同时对企业2025年用药计划、施肥计划进行调整建议。

天麻产业的技术突破更是昭通科技赋能产业的典范。昭通学院独立完成的“乌蒙天麻‘两菌’良种筛选与配套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云南省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项技术的突破解决了天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昭通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跨越

科技创新不仅要看论文发表了多少,更要看成果转化了多少,产业提升了多少。昭通市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最能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的指标之一。昭通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0.65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6.05亿元,增长近10倍,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擎作用显著增强。

巧家县的甘蔗产业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近年来,巧家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特色红糖甘蔗产业资源为依托,创新“院所+人才+企业”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

2023年1月,巧家县引进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甘蔗产业体系刘少春科学家,建设专家工作站,以科技助农,驱动巧家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刘少春专家工作站自建站服务以来,助力巧家甘蔗产业实现“四跃升”:单产跃升(亩均突破7吨)、品质跃升(糖分提高至12.73%以上)、效益跃升(户均增收6800元)、动能跃升(培育技术骨干70人)。

如今,巧家县甘蔗产业覆盖全县3460户农民,带动8584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支柱”。其经验启示在于,科技攻关需立足本土问题,产业链增值要联结农户利益,人才振兴当扎根乡土实践。

创新型企业,从数量倍增到质量提升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昭通市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培育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0户,是“十三五”末的3.3倍;累计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9户,是“十三五”末的1.8倍。

这些创新型企业成为昭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卷烟厂申报的“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工业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入选2025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提名名单,展示了传统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申报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同样入选省级科技奖励提名名单,反映了昭通在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不断取得突破……

站在新的起点上,昭通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创新昭通步履坚定。2025年,昭通市共提名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6项,目前已通过初审,正待省级组织评审。这些提名项目涉及苹果产业、芥菜育种、马铃薯种植、烟草工业、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昭通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从乌蒙山区到金沙江畔,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昭通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在科技“滇”峰的征程上,昭通市正以坚实的步伐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为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贡献昭通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昭通贡献。

创新潮涌乌蒙山,科技花开红土地。昭通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昭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审:陈鑫
一校:李黎
二审:陈林
二校:碎金
三审:程洪
三校:赵燕军

电视新闻

更多
要闻 更多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县林草局在赤水源头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党日活动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监测:珍稀鱼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 “鱼儿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开心” 镇雄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 云南紧抓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镇雄县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主题党日活动 涉及镇雄20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公布 镇雄县组织召开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镇雄县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租房清理整治行动 水清岸绿今胜昔——赤水河上游“焕新”记 【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点赞赤水河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效果“1+1+1>3” 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 镇雄:积极用好生态补偿资金 有力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 小小代表工作站,如何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鱼跃? 高清壁纸!这样的赤水河,你可能还没见过 教给担当负责,上好孩子人生底色 用实招、出新招,织好“一老一小”民生网 警情通报 活化“千万工程”经验 读取乡村振兴密码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