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结对镇雄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镇雄、松江两地充分落实好东西部协作帮扶各项工作,始终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于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之中,有效推动两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绘就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高位推动,促进携手融合
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主线,高位推动实现两地携手融合。围绕协作帮扶大局,镇雄、松江两地党委政府深入研究探讨,紧密开展帮扶对接,先后召开4次联席会议,签订《开展携手兴乡村合作协议书》,制定工作要点和明确责任细化举措,高位谋划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合作,促进社会各领域协作稳步健康发展。上海组织党政代表团、社会企业、各界人士等各族群众代表到镇雄开展交流互访工作,开展调研共计978人次,镇雄组织各族群众代表到上海开展调研60人次,有效促进东西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民族共同发展
上海为镇雄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支持镇雄发展特色产业,把上海的经验、市场资源与镇雄的自然禀赋、特色文化相结合,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开展帮扶以来,共援助镇雄县各类帮扶资金累计3.65亿元,实施项目240个,主要用于产业发展、乡村基础建设、教育帮扶、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其中,投入资金7155万元,帮助建设泼机镇第三小学、城南中学附属第一小学、以勒中学等6所学校,将东西部协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校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希望的校园里绽放。镇雄林口彝族苗族乡,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14996户52413人,其中,少数民族12581人。自沪滇协作帮扶以来,累计投入林口彝族苗族乡帮扶资金680万元,实施林口乡产业发展、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建设、道路亮化工程等21个项目,聚焦基层治理,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打造乡村振兴典范,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产业协作,促进经济融合
东西部协作立足镇雄特色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1年以来,上海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4亿元援建镇雄县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园、服装纺织产业园、五金高新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上海佘山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镇雄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镇雄开展产业园区共建。上海聚焦镇雄产业发展和东西部协作平台,累计引导9家东部企业到镇雄投资兴业,到位投资达1.15亿元,吸纳3000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526人。产业帮扶有效推动各民族实现就业互嵌,共同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促进交往交融
东西部协作镇雄、上海(松江)选派优秀干部开展挂职交流,通过技术、管理经验的交流互通,促进两地各族干部群众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上海通过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将先进理念传播到西部民族地区,架起“上海-镇雄”民族文化交流“桥梁”。上海选派6名干部到镇雄挂职,挂职年限3年,县处级干部2人;镇雄选派7名干部到上海挂职锻炼,挂职年限1年。上海创新“组团式帮扶”模式,共选派15名专业教师到镇雄县芒部中学、职业中学、以勒中学挂职交流;选派8名医生到镇雄县中医医院开展支医工作。镇雄选派医生、教师、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199人到上海跟岗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7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213人次。东西两地人才交流进一步拓展,为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深化劳务协作,实现就业共融
东西部协作有序推动了各族群众的跨区域流动,为镇雄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定向招聘会,支持镇雄劳动力到东部就业或在本地就近就业,促进各族人口流动融居。民族群众之间的往来互动,不仅增强了各族群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也促进各族群众交融互嵌。通过举办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班,为各族群众架设就业平台,提供便利服务,助力人才培养,举办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班106期,共培训农村脱贫劳动力5284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技能水平,把就业岗位送到各族群众的家门囗。围绕“精准对接”和“精准转移”,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局长直播带岗”“红石榴就业行动”,以及纺织服装产业园、五金高新产业园等沪滇协作专项招聘会,帮助镇雄转移农村劳动力20646人就业,其中转移到上海务工就业9853人,为各族群众搭建了与东部地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镇雄、松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东西部跨地区协作,构建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格局,形成了互嵌式小社区环境和大社会结构,推动各族群众连接成人心相聚、精神归依的强大精神纽带,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融合,助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