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三表”是指家庭使用的水表、电表和燃气表,其准确性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水表
水作为生活必需资源,水表的精准计量直接关系民生成本核算。
水表按用途分为民用水表和工业用水表。按温度分为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水温30℃是其分界线。按压力分为普通水表和高压水表。
水表的正确读数方式:依次读取千位(*1000)、百位(*100)、十位(*10)、个位(*1)四位黑色指针的指示数值即可。红色指针为小数、无需读取。当指针处于两个数字之间时,读取较小数字即可。当家中不用水时,水表表盘中间指针仍微微转动,说明家中有水管(或抽水马桶等)存在滴漏,日积月累将是一笔很大的水费支出,应及时查漏。
为什么更换新水表后,有人感觉用水量增加了?
一是新表计量灵敏度提高,新水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通常比旧水表高,能够更准确地计量微小的水流变化,比如管道中原本存在的轻微漏水或渗水情况,在旧水表时可能因灵敏度不够而未被准确计量,新水表则会如实记录,从而导致显示用水量增加。二是旧水表因为水质问题或者水表质量问题,长期使用导致水表内部生锈或者部件磨损,致使旧水表计量不准确。
(二)电表
电表即电能表,它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智能电能表是具有计算精度高、智能扣费、电量记忆、余额报警、信息远程传送等高科技化的功能特性的电能表。
电能表的正确读数:从左到右依次读取黑色标记的数字即可,红色标记的为小数位,不用读取。如果是智能电表,则液晶屏幕区域会显示累计电量、时间、峰谷电量等信息,可通过按压下方的白色操作按钮进行切换查看。电表上脉冲灯闪烁,代表线路有负荷,也就是有电流通过,表示家里正在用电,闪烁越快,用电量越大。
指示分类:
1、脉冲指示灯:红色,家中不用电时灭,用电时闪烁显示,用电功率越大,闪烁频率越快。
2、跳闸指示灯:黄色,平时灭,负荷开关断开时灯亮。
为什么更换智能电表后,有人感觉用电量增加了?
跟更换水表一样,首先新智能电表较计量灵敏度提高,新智能电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通常比旧电表高,能够更准确地计量微小用电,比之前的机械表或者电子式非智能表灵敏度高出很多,能更精确地检测到一些耗电设备待机能耗的使用量,所以用完电器及时拔掉插头,不但可以减少待机能耗产生的电能浪费,也可以避免意外短路造成的财产损失。
(三)燃气表
燃气计量表作为供用气双方的计量结算手段,主要采用方量计量、金额结算的方式,对家中用气及购气进行计量和管理。
燃气表的正确读数:从左到右依次读取黑色标记的数字即可,红色标记的为小数位,不用读取。若为预付燃气表,将购气卡插入后,在液晶屏上可显示已用、未用的燃气量。家中多日无人时,应将总阀门关闭。
如果发现燃气泄漏怎么办?
立即关闭室内燃气总阀,打开所有门窗,人员立即离开,切记燃气灶不要打火,不要在现场拨打手机。
节约用气小窍门:燃气灶不宜开过大,使火焰呈紫蓝色时燃烧最充分,热效率最高。
按照GB17905-2008《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天然气灶有明确使用年限(8年),购买时请购买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使用时关注熄火保护装置有效性,避免失效导致燃气泄漏。
为什么更换物联网燃气表后,有人感觉用气量增加了?
目前,昭通市市区更换的物联网燃气表为物联网膜式燃气表,采用机械数和电子计数两种方式,双计量双重计量保障,并且消费者能在手机上实时关注燃气费用,每台燃气表安装前均按照燃气表检定规程完成了首次强制检定确保计量合格,更换新表后感知上比更换前跑的快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旧普通燃气表为后付费用户,各燃气公司需通过人工入户抄表获得实际用量,同时燃气公司抄表周期并不固定,根据用量先用气再付费,居民对燃气使用量相对关注度不高,新更换物联网燃气表为预付费方式,居民用户每天能够看到用量并进行扣费,可能关注度比之前旧表高,使用量敏感性上会增加;二是跟水表相同,更换下来的普通燃气表因为使用年限增加,内部机械齿轮的磨损等原因,可能存在部分旧表计量稍慢的情况出现。
二、民用“三表”的相关规定
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对民用“三表”的监管实行“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和到期轮换”。其中,规定其首次强制检定由供气、供水、供电的管理部门或用户在使用前,向当地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设置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提出检定申请。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上应加贴检定合格标识,注明使用期限。
三、怀疑家中民用“三表”计量不准怎么办?
由于民用“三表”是精密测量设备,有着严密的技术要求和特定的计量检定条件。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对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自测或估算的结果,是不够科学和准确的。如对民用“三表”计量性能存疑,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1、保存好近期的水、电、气账单,不要擅自拆卸,与当地水、电、气销售公司取得联系,由其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判断及答复;
2、如果问题仍未解决或仍担心家中“三表”量值不准确,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进行投诉反映。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