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冶炼废渣综合处理项目点,早前种下的黑麦草和刺梨已长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满目葱茏,昔日的废水荒山,已然变成绿水青山。这是镇雄县扎实有效治理硫磺冶炼矿渣,实施生态修复的一个具体案例。也因治理成效明显,该项目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专委会“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坡头镇海塘曾是镇雄县重要的硫磺矿区。由于开采时间长、开采量大,当地地表植被一度遭到大面积破坏。近年来,镇雄县积极推进磺渣治理工作,曾经裸露的土地又重新恢复了绿色的生机。
“以前我们这周围全都是炉渣和磺渣,山上寸草不生,看起来很荒废。”坡头镇仁和村八零后小伙王侃告诉记者,记忆中家乡的山光秃秃的,山下的水也像铁锈一样,没想到如今“焦土”终于重新穿上绿装,重现了绿水、青山。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镇雄县坡头镇、母享镇、黑树镇等地盛行了近40年的土法炼硫,因工艺粗放落后,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露天堆积的大量硫磺冶炼废渣,也因自然风化和雨水淋滤,对下游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近年来,镇雄县立足“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聚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深入实施硫磺矿渣整治攻坚行动,全力整治磺渣污染,全面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该县根据废渣属性、堆存量、地形特点及自然恢复情况,通过充分论证,确定以风险管控为主,辅以生态恢复进行废渣治理。采取建设拦水坝、截洪沟、拦渣坝、高挖低填、添加石灰拌和后碾压堆积等方式,对露天矿渣进行了有效处理。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现状大面积、分散、露天堆积的废渣得到规范、安全、集中的处置,解决土法炼硫的遗留问题,削减废渣对周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有效保障了周边群众生命健康。
与此同时,分别在治理点上游、中游、下游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对整个项目的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切实改善赤水河上游水环境质量。
经过不懈的努力,12个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集中堆放点于2021年底全部建设完工,2022年底全部完成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及终验工作,磺区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
记者:邓琳
网编:温清华
一审:陈鑫
二审:陈林
三审:程洪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