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细要拉均匀,从我们镇雄走出去的商品一定要保证质量。”走进镇雄县五德镇山水涧织布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织布机,忙着赶制墙布半成品订单。和往常一样,刘群穿梭在车间里,仔细查看每一处生产细节,指导工人规范作业。
刘群今年44岁,镇雄县坪上镇人,于2022年年底回乡创办了山水涧织布车间。此前,他辗转于浙江、广西等地务工长达20余年。身在外地心系家乡!刘群惦记着“脸朝黄土背朝天”“背井离乡求生活”的乡亲们,他一直在努力,只为了有朝一日,能把厂房建到“家门口”,让乡亲们在家就能谋生活、奔小康。而今,他真的做到了。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镇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与外地产业转移对接,助推本土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说起回乡办厂的初衷,面对采访本有些拘谨的刘群仿佛一下打开了话闸子,“我想尽我所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怀揣着这个朴素、真挚,甚至听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刘群从年少轻狂到沉着稳重,奋斗了数年,把纺织产业从浙江引入五德镇进行初加工。依托政府支持和群众需要,把最初五德镇上仅有50余台织布机的“小门脸”,发展成为全镇“龙头企业”,坐拥1400余平方米的“免费”车间、600余台织布机。创办仅2年多,山水涧织布车间就成功带动五德镇和周边牛场、花山、碗厂等乡镇共6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其中三类对象和建档立卡户146人,既缓解了群众支出压力,又破解了留守妇女儿童生活难题,为社会稳定注入了强劲动力。
“车间才开起来,我就过来上班了,主要是离家近,上班时间灵活,照顾老人、孩子都很方便,做的时间长了,手脚快了,收入也可观了。”车间工人刘静笑着说,“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四五千的工资,不比出去打工强吗?”
一旁的龚琼英也忍不住附和:“以前没事就喜欢到处游耍,织布车间开起来以后,我感觉还是来上班过得充实,钱包鼓了,人心情也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多数群众离车间较远,刘群更是主张“在车间培训、在家里上班”,送400余台织布机“入户”,让不少群众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家住牛场镇高桥村的李开仙就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我学了十来天左右,他们就把织布机送过来给我装上了,今年2月份,我老公在工地伤了脚回家休养,我就教他织布,现在我俩谁也没闲着,家里2台织布机,没事就‘上上班’,一个月七八千的工资,挣钱顾家两不误。”
驱车从五德镇到牛场镇,一路上随处可见群众家中摆放工整的织布机,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据悉,2023年山水涧织布车间实现了年产值1000余万元,2024年预计提高到2000万元左右。“我们和浙江那边签订了15年的合同。开学的话,带孩子读书的家长多,相对前来务工的人也会更多,车间也会热闹起来。为了满足订单需求,我计划下一步再添置200台织布机,多吸纳200人就业。”刘群说。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五德镇引进劳动力型企业,盘活乡镇闲置厂房的同时,把工作送到群众“家里”,实现乡镇与产业精准对接匹配,把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劳动力,带动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记者:罗伟 林绍博 实习记者:余晓东
网编:温清华
一审:陈鑫
二审:陈林
三审:程洪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