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镇雄新闻网 今天是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刘震:用循环经济书写乡村振兴篇章
微镇雄 2025-10-24 17:58:20

从深圳的流水线到浙江的家具厂,再到家乡的田间地头,刘震用八年时间,以循环经济为笔,在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书写出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乡村振兴篇章。

2006年,刘震从昭通农校毕业后,经学校介绍进入深圳富士康公司,从流水线工人做到管理员。2009年,他因爷爷病逝,辞工返乡。2011年初,为谋生计,他又远赴浙江,在玉环的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每天工作8小时仅挣60元。凭借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他很快掌握家具制作技术,2012年赶上工资上涨,月薪跃升至5000多元。

查看养殖鱼类的长势情况

在外漂泊11年,家乡的事情始终萦绕心头:土地荒芜、农产品滞销、家中四位老人无人照料。2017年底,恰逢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东风,刘震毅然放弃外地的稳定工作,带着“盘活土地、带动乡邻”的想法回到家乡。

2018年,刘震成立镇雄县源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的循环经济蓝图正式落地。他没有走传统种养的老路,而是构建了“猪—沼—稻—鱼”的生态闭环:7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年出栏300余头生猪,产值40万元,猪粪通过沼气工程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50亩稻田用这些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还让产出的稻谷达到有机标准,年产稻谷3万斤,产值15万元,远销北上广;700平方米的鱼塘用天然水源养殖银雪鱼、花鲢鱼、草鱼等,年产鱼1万斤,产值15万元,鱼塘的塘泥清淤后又能反哺农田。每个环节变废为宝,既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又让农产品贴上生态健康的标签。

展示生产的有机米

依托家乡的生态优势,刘震还延伸出产业链,创办醉溪源酒业。酒厂占地十余亩,以合作社种植的高粱、玉米、稻谷为原料,遵循“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的古法工艺,年产纯粮原浆酒100多吨,酒糟用来喂猪喂鱼。赤水河的源头活水、云贵高原的冷凉气候,让酿出的酒清香纯正、余味爽净,成为当地一张特色产业名片。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刘震始终没忘记“带动乡亲”的初心。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指导和防疫等服务,还以保底价回收社员的农产品,彻底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顾虑。2024年,合作社的大米因互联网宣传供不应求,他直接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大米,还免费提供优质稻种,让更多人享受到循环经济的红利。至今,合作社已带动十多户农户增收,提供几十个长期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检查原料发酵

创业之余,刘震从不忘回馈社会。2021年疫情期间,他为封控的镇雄县新村小区捐赠一头大肥猪;2023年,他资助新场村失去父亲的八岁孤儿;2024年,他为大湾镇单亲家庭患病孩子捐款。三次公益行动,虽不算惊天动地,却尽显他的温情与担当。

从打工者到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刘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未来,他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生猪、鱼类初级加工,打造“源溪”农产品品牌,探索农旅融合项目,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让更多人走进这片山水,感受循环经济的魅力。

来源:微镇雄
记者:碎金
一审:陈鑫
一校:温清华
二审:陈林
二校:碎金
三审:程洪
三校:赵燕军

电视新闻

更多
要闻 更多
95公里生态廊道的价值转化——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观察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县林草局在赤水源头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党日活动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监测:珍稀鱼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 “鱼儿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开心” 镇雄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 云南紧抓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镇雄县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主题党日活动 涉及镇雄20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公布 镇雄县组织召开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镇雄县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租房清理整治行动 水清岸绿今胜昔——赤水河上游“焕新”记 【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点赞赤水河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效果“1+1+1>3” 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 镇雄:积极用好生态补偿资金 有力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 小小代表工作站,如何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鱼跃? 高清壁纸!这样的赤水河,你可能还没见过 教给担当负责,上好孩子人生底色 用实招、出新招,织好“一老一小”民生网 警情通报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