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镇雄新闻网 今天是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半月谈丨“家长夜校”点亮乡村之夜
微镇雄 2025-10-15 22:07:32

半月谈记者 王长山 丁怡全

以身作则不沾毒;防溺水的弦要绷紧;孩子考试成绩差,不能上来就打骂……云南推行乡村“家长夜校”,利用晚间或适宜时段为群众提供优质家庭教育服务,探索以家庭“小细胞”打通基层“末梢神经”的新路径,成为家长愿听、孩子喜欢、社会认可的品牌活动。

点亮乡村家庭教育灯塔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教育理念陈旧等问题普遍存在。“‘一老一小’事关万千家庭的福祉,我们以民生为舵,破解乡村家庭教育难题。”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说,“通过整合资源,云南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家长夜校’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点亮乡村家庭教育灯塔。”

2024年7月,红河州红河县甲寅镇龙美村第一期“家长夜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讲,老师将家庭教育理念、法律等知识用哈尼语讲出来后,家长眼睛亮了起来。“一年多来,课程内容不断丰富。”甲寅镇党委书记马文亮说,家长在轻松氛围中“充电”。

红河州“家长夜校”服务“一老一小”群体

目前,率先试点的红河县累计开展乡村“家长夜校”780余场次,5.6万名家长参与。参与模式从“干部挨家动员”转变为“群众抢着来”,有时座位不够,家长就自带板凳旁听。红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应亥宗说,“家长夜校”聚焦乡村,从家长抓起,帮助他们形成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带动群众提升综合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自今年3月起,云南在全省推广乡村“家长夜校”工作。保山市首期“家长夜校”吸引400余位家长参加,心理学专家讲解“做高影响力的父母”通俗生动;大理州弥渡县以情景剧《别人家的孩子》吸引300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参加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愿来爱来、听懂会用的课程。

今年上半年,云南全省开展“家长夜校”逾千场次,参加群众逾10万人次。“农村家长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社会治理和家校合作进一步深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共识逐渐深入人心。”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彭斌说,这一探索为基层治理赋能蓄力,凝聚起乡村文化振兴强劲动力。

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

为营造“家长夜校”开班的有利环境,云南坚持一盘棋统筹,盘活体制内外、线上线下等各类资源,打通壁垒和堵点,解决讲授场所、人员、内容和形式等四方面问题。

在哪讲。主要依托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教学场所,打造以重点部门和村(社区)为中心的“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圈。“群众在哪里,夜校就在哪里举办。”应亥宗说,村里小广场、农家书屋等都成了课堂,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老师生动的讲解。

谁来讲。各州市以县为单位构建“常备人才+专业人士”的师资力量体系,组建以教育法律工作者、民警、心理咨询师等为骨干的县级师资库。各乡镇用好本土人才,打造乡镇级师资库。红河县整合多方力量,组建县级师资库105人,志愿者团队扩展到368人。

讲什么。打造“1+4+6+N”课程体系:1个主题是“怎样做好家长”;4类课程是开设家风家教、未成年人教育、实用技能、文明风尚4大类30门共享课程;尽可能将法律知识、文明习惯等“五个普及”和廉洁文化共6方面内容融入课堂;N种选择是鼓励各乡镇立足自身现实,选择课程安排、授课形式、开课频次。

怎么讲。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环节,通过互动、体验等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性。例如,澄江市开设“夜校剧场”,让家长和孩子通过角色互换演绎家庭沟通困境,增强彼此理解;华宁县创新云端课堂,绘本教学实现70个家庭线上共学。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云南各地乡村“家长夜校”串联博物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构建覆盖全域的教育网络。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说,乡村“家长夜校”是破解乡村家庭教育痛点,赋能农村家长、家庭成长的具体实践,也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社会最小细胞,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有益探索,为推进边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

架起科学理论与基层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通过抓阵地、队伍、内容、形式,“家长夜校”在农村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服务模式,是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学习宣传的组织方式,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加油站,云南借此平台提高农村群众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农民。

丰富农民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今年火把节前夕,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紧扣节日开展“家长夜校”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让家长和孩子在节日氛围中收获知识与温暖。“这是建立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机制,升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实践。”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建娥说,云南探索把课堂搬到现场、田间地头,融入农民丰收节、村晚、村歌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西双版纳州勐海镇的竹楼旁,35名家长和孩子围坐一堂。“喜酒摆多少桌合适?”移风易俗知识的彩色转盘前,有孩子发问。家长解释着“简办新风尚”,问答间拉近两代人的距离。云南探索的“家长夜校+文明乡风建设”具有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功能,提振农民精神风貌。


来源:
一审:陈鑫
一校:李黎
二审:陈林
二校:碎金
三审:程洪
三校:赵燕军

电视新闻

更多
要闻 更多
95公里生态廊道的价值转化——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观察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县林草局在赤水源头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党日活动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监测:珍稀鱼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 “鱼儿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开心” 镇雄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 云南紧抓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镇雄县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主题党日活动 涉及镇雄20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公布 镇雄县组织召开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镇雄县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租房清理整治行动 水清岸绿今胜昔——赤水河上游“焕新”记 【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点赞赤水河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效果“1+1+1>3” 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 镇雄:积极用好生态补偿资金 有力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 小小代表工作站,如何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鱼跃? 高清壁纸!这样的赤水河,你可能还没见过 教给担当负责,上好孩子人生底色 用实招、出新招,织好“一老一小”民生网 警情通报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