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镇雄新闻网 今天是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行进中国|遇见昭通古城 人民网“行进中国”云南调研采访团
微镇雄 2025-07-09 19:00:15

昭通古城内的李氏支祠如今已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晚上有实景情景剧《一根扁担》演出。 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昭通古城内的李氏支祠如今已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晚上有实景情景剧《一根扁担》演出。 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午后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这里是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古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咽喉要地,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到清雍正年间,随着矿产开采和商贸活动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涌入昭通,昭通古城逐渐形成。民国初年,古城扩建,纵横交错,闾里井然。彼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李氏支祠内一步一景,宅内小路和房屋纵横交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李氏支祠内一步一景,宅内小路和房屋纵横交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漫步古城,卢汉故居、龙云故居等民国建筑群静静矗立。当地政府划定的0.54平方公里的保护核心区内,仅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处。

多年前,古城里许多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有些甚至濒临坍塌。近年来,昭通市成立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有序启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怎么保护?“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文勇给出修复原则。

图为昭通古城核心区的陕西会馆内,如今戏台已成为游人歇脚喝茶的惬意之地。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图为昭通古城核心区的陕西会馆内,如今戏台前已成为游人歇脚喝茶的惬意之地。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走进古城核心区的陕西会馆,三进院落的气派格局令人震撼。戏楼、前殿、中殿、后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开,青石板铺就的天井透着古朴韵味。飞檐翘角的屋顶、精雕细琢的梁柱,无不展现着当年工匠们的非凡技艺。

讲解员黄智介绍,昭通古城被誉为“会馆之都”,曾是清代各地会馆的交汇之地。作为其中代表,陕西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是陕西商人聚会、议事、听乡音、解乡愁的场所。“去年国庆修缮完毕对外开放后,这座会馆文化中的瑰宝终于重现昔日辉煌。”

图为昭通古城建筑群中的迟家大院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东西交融。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图为昭通古城建筑群中的迟家大院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东西交融。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古城内的李氏支祠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由昭通著名商人李耀庭于1908年修建的家庙,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从照壁到正殿,从碑亭到厢房,处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装饰。“经过精心修复,这座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终于摆脱了漏雨腐朽的困境。”黄智介绍。

如今的昭通古城,修复工作仍在继续。每一处重获新生的古迹,都在诉说着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与珍视。如果你也想感受时光的魔力,不妨来这座古城转转。


来源:人民日报
一审:陈鑫
一校:李黎
二审:陈林
二校:碎金
三审:程洪
三校:赵燕军

电视新闻

更多
要闻 更多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县林草局在赤水源头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党日活动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监测:珍稀鱼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 “鱼儿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开心” 镇雄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 云南紧抓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镇雄县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主题党日活动 涉及镇雄20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公布 镇雄县组织召开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镇雄县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租房清理整治行动 水清岸绿今胜昔——赤水河上游“焕新”记 【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点赞赤水河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效果“1+1+1>3” 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 镇雄:积极用好生态补偿资金 有力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 小小代表工作站,如何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鱼跃? 高清壁纸!这样的赤水河,你可能还没见过 教给担当负责,上好孩子人生底色 用实招、出新招,织好“一老一小”民生网 警情通报 活化“千万工程”经验 读取乡村振兴密码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