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是千家万户的牵挂,更是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面对人口大县的特殊民生考卷,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昭通市镇雄县以创新之笔破解“老小双养”难题,以暖心举措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
“老有所为”书写最美夕阳红
镇雄县在实现“老有所养”的基础上,通过打造“零工之家”灵活就业平台,组建“银发调解室”参与社区治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二次价值”。“老有所为”让夕阳红更美、更精彩。
“一天能挣到二、三十元钱,和大家在一起又快乐。”今年61岁的李申会每天都会到社区的“零工之家”,和老姐妹们围坐在一起边唠家常边做手工。
“零工之家”是镇雄县呢噜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的灵活就业平台,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可以在这儿重拾针线技艺。
作为昭通市9个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当地依托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创新“社区+园区”模式,将剪线头、做盘扣等工序分解为居家代加工项目,园区提供订单,社区组织培训,企业计件付酬。目前,产业园11家企业吸纳和带动1.2万人就业,每年能够带动老年群众人均增收6000多元。
在镇雄县南台街道文卫社区,由9名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调解室”,凭借多年群众工作经验,将邻里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0%以上。“老党员们说话管用,大家都信任他们。”居民陈家贵说。
这些银发调解员既懂政策法规又知民情冷暖,在调解实践中摸索出“情理法交融”工作法,既破解社区治理人才短缺困境,更搭建起代际沟通桥梁。“平时多掌握一些信息一些情况,把小矛盾尽量地扼杀掉。”银发调解员成联宽说,“调解各方面要公平公正,这样老百姓有什么事情才听你的。”
“成长驿站”托起希望与梦想
劳务输出大县镇雄通过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春苗学校等举措,让3万留守儿童在课余、周末和假期有了专属的“成长驿站”,通过知识传递与心灵陪伴,托起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有‘爱心妈妈’和其他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社区儿童周永秋一边用粘土捏着小花一边告诉记者。
每个周末,镇雄县呢噜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沛泽苑社区的“儿童之家”都会变身创意工坊,孩子们在“爱心妈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尽享欢乐时光。“孩子们在这里会找到一种快乐。”康美玲坚持公益陪伴已经4年。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隔壁的农家书屋内,上小学的孩子们在社区支书秦雪芳的带领下朗诵课本。农家书屋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53名志愿者轮流值守,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和照护等服务。
“让孩子们在学校有老师陪伴,回到家有社区工作人员陪伴,能够得到连续的关怀。”镇雄县南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灿表示。
春苗学校是昭通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针对特殊家庭少年儿童关心关爱的封闭式全寄宿制学校。2024年9月,镇雄县投入资金350多万元,将旧府街道原酒房小学改造更名为春苗学校。“解决了700多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习和关爱方面的问题。”镇雄县副县长熊慧说。
“我们既是老师,又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春苗学校校长郭祥远表示,“让这些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春苗学校,孩子们不仅能接受优质教育,还能通过参加乒乓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找到了归属感。
“一老一小”民生温度丈量社会治理新高度
镇雄县通过创新社工服务、教师结对帮扶、政府机制保障等多维举措,为1.04万留守老人和3万多留守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这是啥子?耳朵。哈哈哈,这是嘴巴……”在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李顺宽老人和邻居们在社工的带领下玩着童年游戏,皱纹里盛满笑意,“这种生活确实好,对老年人比较关心。”
这个省级社会工作示范站还创新推出“生命长河”服务。社工们通过入户访谈,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经历,梳理出来制作成图文卡片,送给老人。“主要是陪伴,让他们有更好的倾诉对象。”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陈惠林表示,这样能对老人们有心理支持,让他们在回溯人生长河的时候发现到自己的意义。
傍晚时分,新村社区的罗先琼老师家飘出阵阵饭香。这个“教师夫妻档”的小家,是班上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在这里就有家的感觉。”学生徐钰彤说,罗老师会做饭给她们吃,还会辅导作业。
“老师就是妈妈,我不帮助他们,谁来帮助他们。”罗先琼老师说。
罗老师所在的文德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有565名留守儿童。“每名留守儿童都有这样的‘校园爸妈’。”校长周丽告诉记者,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三级帮扶机制,进行针对性地辅导与帮扶。
产城人融合:三机制三平台织密民生保障网
作为昭通市的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面对留守老人和儿童,镇雄县建成5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62个村(社区)儿童之家,构建“结对帮扶+联席会议+强制报告”机制,搭建县乡村三级活动阵地,形成“五社联动”机制,明确托管代理、包保、监督三方责任。
通过省级创业孵化园、3个产业园和1167个创业工坊集群发展,回引5.3万劳动力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解决了挣钱和顾家两方面的困难,从源头端来减少老人、孩子留守的现象。”镇雄县副县长熊慧表示,作为云南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县,镇雄县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对‘一老一小’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关爱帮扶,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从白发苍苍的笑颜到孩童作业本上的笔迹,镇雄县正用民生温度丈量社会治理新高度。在这片乌蒙山深处,关爱已成为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监制|郭峰
总台记者|陈坚
昭通融媒|苏燕 杨芳 孙贵波 安德立
通讯员|程洪 程芳
电视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