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吃过晚饭,赤水河倮倘段“巡河员”肖某宣像往常一样,换上水鞋,拿着垃圾夹,提上垃圾袋,匆忙赶往河边。“现在天黑得早了,我要赶在天黑前捡完垃圾。”肖某宣说,返回时天黑了,刚好可以看看是否有人“趁黑摸鱼”。
今年40岁的肖某宣,是赤水源镇倮倘村村民。2021年6月8日晚,闲来无事,想打发时间的肖某宣和几个朋友相约到赤水河干流倮倘村落水洞处捕鱼。正当他们准备提着“战利品”返家时,被正在巡逻的赤水源镇派出所民警抓获。而后,肖某宣等人因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肖某宣回忆:“当时就是吃了不知法不懂法的亏,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服刑期满以后,赤水源派出所民警多次到肖某宣家中走访,释法说理,希望他能现身说法,做赤水河保护的宣传者、守护者和监督者。
“通过派出所民警不厌其烦的讲解,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觉很后悔,也很惭愧。”
最终,肖某宣决定加入到倮倘村义务巡逻队中去,成为一名“义警”,协助派出所开展日常禁渔巡查、河道垃圾清理、普法宣传活动等。
“我想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错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身边人不要抱侥幸心理,‘为嘴伤身’,要自觉遵守‘禁渔’规定,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肖某宣说。
引导“捕鱼人”变身“护渔人”,是赤水源镇派出所抓实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公安机关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工作的第一站,近年来,赤水源镇派出所切实扛牢源头保护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耕“生态警务”,以法治之力,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我们全镇共划分为10张防控网、196格,采取6名警长与163名网格员联勤联动模式,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警,各尽其责’的防范格局。”赤水源派出所所长罗谦介绍,该所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不断优化网格防控机制,全面落实“1+”警务模式,即1段水域配备1名民警、1名义警,1名警务助理,一对一包联、分段管护管理。
针对辖区内在家重点群众,赤水源镇派出所动员18名前科人员参与巡河护河,走村串户开展普法宣传,推动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组建义务巡逻队10支60人,动员周边群众安装小小探头1189个,有效利用禁捕监控探头、无人机等,强化面上巡防、点上监控,织密“群防群治”力量网,有效增强了防控效能,实现了2年以来非法捕捞案件“零发生”。
“好些年都没见到鱼了,这两年水清了,环境好了,鱼又出来了。”家住赤水河旁的70岁老人朱恒光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这片水域发生的喜人变化。
“打击是手段,‘共护’才是目标,我们将持续抓好宣传教育和巡河护河等工作,不断增强群众保护赤水河的意识和决心,共同守护好赤水河水清鱼跃的美景。”看着身旁涓涓流淌的赤水河,罗谦坚定地说。
记者:邓琳 林绍博
网编:温清华
一审:陈鑫
二审:陈林
三审:程洪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
电视新闻
更多